
目前各地都在如火如荼上演阶梯电价听证会,6月初阶梯电价有望在全国陆续实施。虽然根据各地情况,阶梯电价各档水平不同,相同的一点则是,全涨价。阶梯电价把电价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了一步,但价改为什么总是以涨价收场?对此,业内人士表示,电价总体上调是出于成本的考虑。
■ 权威解读
“设计方案原本有升有降”
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:阶梯电价原本在设计上就是有升有降的,并非只升不降。
“降”主要针对的是贫困人口,方案是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各个地方根据情况设置10到15度免费电量。
实行阶梯电价后,对绝大多数居民没有影响,而部分低收入群体还可能减少电费支出。
阶梯电价方案平衡照顾了各方利益,不存在通过阶梯电价变相提高电价的情况。
“确实存在只涨不落的问题”
北京市发改委价格处工作人员谢厚玉:电价只涨不落这个问题确实存在,在探讨阶梯电价方案的过程中,北京市发改委也有人曾提出过要有涨有降,比如对用电多的用户要提价加以抑制,对用电少的用户要降价加以奖励,但这些都没有具体体现到所发布的两份方案当中,北京市发改委肯定会再认真研究,再做决定。
■ 业内观点
“多交电费可逼电网改革”
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:我不明白大家现在都在争什么?阶梯电价实施后其实并没有多收钱,而仅是减少补贴。以北京方案为例,第二档基本电量240度,电价每度电涨5分,相当于一个月涨了8块钱。第三档基本电量400度,普通家庭一个月也用不到400度以上。
现在5500大卡煤炭每吨700块,光煤炭发电成本就将近3毛钱,再加上输送、各种税收,目前居民电价远低于成本。现在就是因为很多交叉补贴在一起,算不清账,所以电网公司不愿意改革。如果因为不愿交这8块钱,我们就没有办法逼国家电网改革。
■ 学者声音
“能源价格涨 电价就要升”
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张粒子:老百姓关注的不是涨多少,而是在于涨和不涨。现在老百姓对电力改革的观念没有随着整个国际能源形势、环境保护压力形势的变化而变化,这是不对的。电力改革是要通过竞争降低管理成本,提高供电质量,保证供电可靠。实行阶梯电价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提价,而是因为能源价格和成 本上升,电价就要上涨,关键是保证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不降低。
“每年可多收五六十亿电费”
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:按照目前全国用电量计算,第一档80%用电价格不变,第二档每度电涨价5分,第三档每度电价涨3毛,去除补贴贫困人口补贴不算,全年大概多收五六十亿元。
发改委表示这些多收上来的钱用来弥补火电发电亏损、火力发电脱硫补贴以及可再生能源基金和一户一表的改造。收上来的钱究竟花在了哪里,政府部门是完全可以跟电网公司算清楚的,可以做一本账予以公开,不能变成利益输送。
例如一户一表的改造,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,而且多是一次性投入,政府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,同时也要加强发电企业发电成本和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的监管。
|